配资开户知识网
撰稿|湘江财经工作室胡振鹭
销售费用是研发投入的十倍,海外业务不足2%的营收占比,让可孚医疗的港股征程更像一场“逆风突围”。
7月11日,背背佳母公司可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Z301087简称“可孚医疗”)公告称,为加快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海外业务拓展能力,公司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试图借香港跳板撬动全球市场。
翻开可孚医疗2024年年报,两组数据形成明显反差:一边是康复辅具业务高达42.77%增速,以及海外收入占比不足2%的国际化短板,一边是销售费用高达9.73亿、研发投入仅0.96亿的对比落差。
在拟赴港上市的资本动作背后,可孚医疗的跨境并购能否扭转业绩颓势?其海外业务能否形成实质突破?
业绩承压下的突围
可孚医疗成立于2009年,公司主营业务是家用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产品主要涵盖健康监测、康复辅具、呼吸支持、中医理疗、医疗护理等五大领域。其中“背背佳”作为公司康复领域的明星品牌,在争议声中创造了销售神话。
为何选择此时赴港IPO,在与投资者沟通中,可孚医疗阐述了三重考量:政策层面,响应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号召;市场层面,看中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和融资能力;公司战略层面,搭建H股平台将优化跨境并购效率,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这一决策背后,近年来公司的业绩表现并不乐观:2022年公司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润下降29.65%;2023年公司营收、净利双双下滑,营收下降4.14%,归母净利润下降15.71%;2024年公司营收净利虽然双双增长,但进入2025年公司营收、净利再次双双下滑。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3亿元,同比增长4.53%,增速较以往放缓。净利润方面,虽然实现了3.12亿元,同比增长22.6%,但这主要得益于成本控制和费用优化,并非来自于核心业务的强劲增长。
2025年一季度,可孚医疗营收7.38亿元,同比下降8.59%;净利润9143万元,下滑9.68%。公司货币资金自2021年末的19.89亿元一路下滑至2025年一季度的11.56亿元,流动性压力加大。择机港股或可成为缓解流动性压力的“救命稻草”。
业务结构重塑,销售费用激增
翻开可孚医疗2024年年报,业务结构转型的轨迹清晰可见。其中,康复辅具类产品成为最大亮点。凭借“背背佳”等产品的线上爆火,该品类全年收入11.04亿元,同比大增42.77%,占营收比重达37%。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电商渠道的精准布局。
2024年,可孚线上渠道实现收入19.90亿元,增长8.94%,毛利率大幅提升9.57个百分点至54.86%。在抖音、快手等兴趣电商平台,公司投入重金营销,推动理疗仪、矫姿带等核心单品收入增长超30%。
线下渠道则面临挑战。2024年线下收入8.51亿元,同比下滑3.12%,但毛利率提升4.36个百分点至47.78%。健耳听力作为线下布局的重要一环,虽实现收入2.7亿元,增长37.9%,却净亏损4325万元,同比扩大72.5%。
支撑线上高增长的代价是销售费用的激增。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高达9.73亿元,增幅为31.40%,销售费用率维持在27.34%的高位。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源于健耳听力新增门店费用、兴趣电商渠道投入及品牌建设投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研发投入的“退坡”。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0.96亿元,同比下降15.67%,公司称是“部分研发项目资本化所致”。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十倍有余,这一比例引发市场对长期创新能力的担忧。
并购加速国际化,海外市场待破局
赴港上市战略背后,是可孚医疗的国际化雄心。未来其海外业务如何规划和预期?
“国际化是公司中长期重要战略方向,通过内生外延相结合完善海外布局。未来海外并购将重点聚焦能补充产品线或技术水平、具有成熟渠道网络或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可孚医疗在7月13日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
一方面,公司持续加大海外业务投入,因地制宜地开发本地化产品,逐步完善重点市场的产品注册,海外业务模式、渠道网络、团队配置等不断打磨成型,为公司海外市场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并购加速国际化布局。2025年上半年已成功完成对华舟、喜曼拿两个项目的收购,补充海外业务资源。
其中,上海华舟于今年1月并购。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企业专注压敏胶制品生产,核心产品包括基础耗材、高端敷料等,海外收入占比超60%。可孚医疗表示整合进展顺利,尽管5月受关税影响出现波动,但之后恢复正常。华舟成熟的欧美客户网络将为公司拓展海外市场提供重要渠道资源。
6月底,公司又完成对喜曼拿的并购。这家1988年成立的香港企业是当地知名的医疗仪器及健康保健产品零售商和批发商。此次收购将帮助公司快速打开香港市场。可孚医疗在调研中透露,未来海外并购将聚焦两类标的:能补充产品线或提升技术的优质企业;具有成熟渠道网络或品牌影响力的公司。
然而当前海外业务规模仍然有限。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来自境外的营业收入仅5915.09万元,占总营收比重不足2%。公司坦言海外业务“尚处于培育阶段”,目前主要切入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市场。
依靠两笔刚完成的并购,能否快速撬动国际业务占比?华舟、喜曼拿的整合协同效应能否如期释放?将是其H股故事能否自圆其说的关键。
行业红海竞逐,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态势。以鱼跃医疗为代表的传统医疗器械巨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广泛的销售渠道占据主导地位。而新兴企业则通过创新设计和互联网营销快速抢占份额。在这一竞争格局中,可孚医疗面临产品同质化突出、缺乏独特爆款的挑战。
在血糖仪、血压计等细分市场,可孚医疗遭遇三诺生物、欧姆龙等品牌的强力竞争。这些对手在技术研发和用户口碑方面优势明显,挤压着可孚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公司核心产品背背佳陷入舆论漩涡,更削弱了品牌溢价能力。
在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器械行业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要求越来越高。可孚医疗的高管团队虽然在传统业务领域经验丰富,但在新兴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相对不足。这可能导致公司滞后于竞争对手。
对于可孚医疗来说,赴港上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提升公司国际知名度。
但另一面,香港市场对信息披露要求更严格,投资者更关注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可孚医疗需要在业绩表现、发展战略等方面向投资者展现出足够的吸引力,以获得市场的认可。
赴港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考场的起点。可孚医疗需要证明的,不仅是融资能力配资开户知识网,更是平衡短期流量与长期价值、营销驱动与技术深耕、国内根基与国际野心的能力。这场“逆风突围”,才刚刚拉开序幕。
世诚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